2024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8篇)-九游会ag
20_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一
双桥沟全长34.8公里,初步探测有17个观景点,54个景点。进入沟内,阴阳谷山势陡峭,曲折幽深,别有洞天。日月宝镜山、五色山、尖子山、猎人峰、鹰嘴岩、人参果坪、撵鱼坝、盆景滩、红杉林冰川等景致如锦簇画廊,令人流连忘返。加之山水相依,草木相间,云遮雾绕,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阴阳谷
为什么叫它阴阳谷呢?因为一天当中太阳照射峡谷的时间很短,早上照射峡谷左边,下午照射峡谷右边,形成一阴一阳,所以人们称之为阴阳谷。峡谷长约2500米,谷底宽约20—50米。谷内山势陡峭奇峻,溪流湍急,怪石嶙峋,林木参天,地势险要,就像双桥沟的大门。当地人也将阴阳谷称为“绝情谷”,意思是说双桥沟是藏在山里的世外桃源,人们来到这里就会被她神奇美丽的风光所迷住,将人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全部抛到脑后,甚至到了乐不思家的程度。有人说“走过绝情谷,不想妈和屋。”,这种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四姑娘山是一个神话世界,大家要想在这里修炼成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姑娘山的神话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善良的山神叫阿巴郎依,他有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这四个仙女引起了一个叫墨尔多的恶魔的垂涎,他想霸占四位姑娘为妻妾,于是向阿巴郎依提亲。阿巴郎依知道墨尔多生性残忍、作恶多端,就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墨尔多恼羞成怒,打开了天河,一时间,洪水四溢,村庄冲毁。阿巴郎依为保护一方平安,与墨尔多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由于阿巴郎依年老体衰,体力不支,最终被墨尔多杀死。看到洪水肆虐,父亲被害,四位姑娘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去抵挡洪水,她们手牵手连成一片,化作了四座雪山,保护了一方平安。四位姑娘的父亲阿巴郎依死后也化成了一座高山,那就是巴朗山。巴朗山在藏语里就叫阿巴郎依。
关于四姑娘山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流传,与刚才讲的这个故事不同的是,另一个版本故事带有历史、宗教和民族色彩。比如,四位姑娘接过衣钵继续战斗,大姑娘不幸被砍头,其丈夫中蛊毒等,他们战斗、生活的故事很长,可以说是一幅漫长的神化传说画卷。待会儿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会观赏到的一些景点,实际上就是另外版本故事的延伸。
双桥沟的历史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小金和金川的农民不满封建土司制度,于是爆发了一场被称为“抗粮不纳”的农民运动。乾隆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46年,朝廷派兵镇压大小金川的反抗运动,清军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金川,另一路从都江堰、映秀经巴郎山攻打小金,结果清军惨败而归。
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再次派兵向巴郎山进发,到达小金日隆关的时候,只见一座山峰在紫云缭绕中银光闪闪,大家不禁心生敬畏之感。向当地人打听后,得知此山叫四姑娘山,是一座神山。于是清军将领立即虔诚地向这座神山上香许愿,最后终于大胜而归。
左边半山腰上有一座残缺的建筑,据说它就是当地土司为了抵御乾隆大军建造的石碉。藏族的石雕分为4面碉、6面碉、8面碉、13面碉等,每种碉都有自己不同的含义。最常见的是4面碉。石碉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村寨的瞭望塔、烽火台。
嘉绒藏族:
在四姑娘山生活的居民分为藏族、羌族、回族和汉族四个民族,其中以藏族为主。藏族分为安多藏族、康巴藏族、白马藏族和嘉绒藏族四个支系,生活在四姑娘山的是嘉绒藏族。嘉绒藏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了开拓疆土,雄心勃勃地向东扩展,从西藏派兵到此。为了平息吐蕃叛乱,唐王朝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传为历史佳话。驻扎在这里的先头部队有一部分撤回了西藏,另一部分没有回去的士兵留了下来,与当地羌氏部落和土族部落通婚,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藏族新支系,即嘉绒藏族。藏语中“嘉”是“汉语”的意思,“绒”是“溪谷”的意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接近汉族的溪谷居民”。
嘉绒藏族的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信仰藏传佛教中的黄教,就是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教。嘉绒藏族婚嫁与生活习俗与别的藏族基本一致。
嘉绒藏族的大型节庆与汉族差不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己本民族的节庆,比如每年农历五月初四的朝山会。相传四姑娘就是在这一天化为山峰,所以到了五月初四,当地村民就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带上酥油、青稞咂酒以及糌粑等食物,准备好柏枝、香烛等祭祀用品,前往锅庄坪举行朝山会,祭祀四姑娘山,祈求神山赐以祥和宁静、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
当地民居及风俗:
嘉绒藏族生活在高山峡谷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大家请看公路两旁的民居,就极具地方特色。我们现在看到的嘉绒民居已经融入了其它建筑风格,自己的特色已经在慢慢的淡化了。在日隆镇附近的村寨还可以见到传统的嘉绒民居。房屋由石头堆砌而成,棱角分明。最让人惊讶的是,藏族工匠在修建过程中不使用直尺、折尺、铅锤等测量工具,所有的测量工作全凭一双肉眼即可完成。
嘉绒藏族的婚俗和嘉绒民居也有密切的联系。最具特色的就是“爬墙墙”的婚俗。
藏族是一个崇尚力量的民族。对男孩子而言,强悍与聪明是首要条件。如果一个女孩子和某一家的男孩子有情意了,女孩子就会邀请男孩子在夜半的时候到女家和她幽会。幽会实际上是一种考验。女孩一般居住在三楼,除了从大门进入以外,仅有小窗可以进入。夜半而来,男孩是不可能从正门进入的,只能爬墙。在爬墙之前,男孩首先要对付院子里的凶猛的藏獒。成功以后,再沿峭壁向上攀爬到姑娘的窗前。姑娘如果对小伙子的表现很满意,就会开窗。小伙子入室以后,两情相悦的夜晚也就令人遐想了。这就是嘉绒藏族的择婿手段。所以,各位男士如果喜欢我们四姑娘山某位藏家女孩的话,就要先练一练攀岩的技巧。
除此之外,你获取女孩子的芳心后,你还得做好思想准备,那就是给女家放三年的牦牛。
无独有偶,安多藏族(又称为草原藏族)也有同样的风俗,不过不是爬墙墙,而是钻帐篷了。小伙子如果对某家的姑娘有了情意的话,可以半夜去钻人家的帐篷。当然,你得时刻当心,免得被人家一脚给踹出来。
像这样的藏族的文化也影响了国内的相关学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曾经出版了一期《寻找香格里拉》的专辑,其中就藏族的走婚文化现象进行了了解和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事实上,现在的藏族人的观念已经逐渐的被中原文化同化。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后,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十里白杨林:
十里白杨林的位置刚好是进入峡谷后的空旷地带,峡谷和高山将两个村落断开,这使高山区域汇聚了丰富的动植物。四姑娘山植被丰富。在双桥沟,植被因海拔高度的变化分成了三个林带:前十公里是以白杨林为主的阔叶林与杂木混交林带,中间是奇妙的沙棘林,最后是以四川红杉为主的针叶混交林带。
白杨树有的高达十多米,依山而生,沿河而长,它不畏冰雪严寒,不因贫瘠而弱小,枝叶相连,同枯共荣,让人感动。在植物分类学上,这种杨树叫杨柳科属的川杨树。川杨树是唯一构成群落乔木层的种类,成为纯林。林中生长着两种珍稀濒危植物,一种叫桃儿七,一种叫无味五富花。除此之外,林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可爱的动物。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大家步行其间,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神话世界的美妙。据这里的村民讲,在傍晚的时候经常看到麂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最不好惹,经常在半夜三更拖儿带母地来吃庄稼,将好端端的庄稼地弄得乱七八糟。野猪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在已经禁猎了。
三锅庄:
公路的右上方有一座山峰,山体黝黑,像被烟火熏过。山峰的山体由玄武岩、灰岩以及砂岩组成,顶部形成三个椭圆形石柱,非常像藏家火塘的三脚锅庄,所以这座山峰被人们称为“三锅庄”。
据说三锅庄就是当年四姑娘用来做饭的三块石头,后来四姑娘化为山峰以后,这三块石头也就化作了这座山峰。藏族人民喜欢在酒足饭饱之后,围着锅庄唱歌跳舞,称之为“跳锅庄”。如今,在海拔4050米的“三锅庄”上有许多神奇精灵,它们在上面跳着飞翔的锅庄舞。这些神奇精灵主要是鸟类,其中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高山兀鹫、银耳鸢等。
日月宝镜:
顶部是由两个不规则的倾斜长方形平面组成,中间有一条裂缝,有冰雪覆盖,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看上去就像一面镜子,如果大家运气好,还可以看见镜子里面有一个少女的头像。这面镜子在左边像一个“日”字,右边像一个“月”字,所以它被人们称为“日月宝镜”。进沟以后看到的第一座终年积雪的山峰,海拔5609米。相传,这面宝镜是很久以前四姑娘的外婆(藏语叫“阿妣”)送给四姑娘的嫁妆。镜子不仅仅可以用来梳妆打扮,还可以作为照妖镜使用。当年四姑娘的父亲阿巴郎依与墨尔多搏斗的时候,这面宝镜被墨尔多用宝剑劈成了两半,落进山里,于是就成了今天我们看见的这座日月宝镜峰。
如果天气好的话,日月宝镜在巴朗山垭口上也能看到。
五色山:
神话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那里有一座呈现出30多层半圆弧的山峰,远看像一弯月牙,那就是双桥沟神话世界里的五色山。五色山海拔5430米,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整个山体由不同颜色的岩石组成,这些岩石中含有丰富的硅、铁、锌、锡等矿物,在特定的阳光条件下,呈现出红、黄、青、蓝、白五彩色带,一圈套一圈,由内到外一共30多圈,五色山由此而得名。五色山是岩石的彩虹,是双桥沟的标志,是神奇四姑娘山的代表。当云雾缭绕的时候,它看上去就像四姑娘美丽的裙裾;若是在雨后初晴的日子里,还可能出现空中海市蜃楼。景象奇幻奇妙,引人遐想。
双峰山:
两个山头被称为双峰山。它极像女性的一对丰满乳峰,在冬春积雪季节,别具神韵。它的存在提醒我们,人类能够享受到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应该永远对大自然表示尊敬和爱护,只有这样,大自然的神灵才会永远保佑我们。
人参果坪:
它的得名是因为在这片草甸下面生长着一种名贵的蔷薇科地茎植物,学名叫“鹅绒委陵菜”,嘉绒藏族称之为人参果。人参果皮黑肉红,味道甘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它的药用价值与中药里面的人参相同,具有益气补血、滋阴壮阳的功效。这里还有一个神奇之处,这数百亩草甸,其中只有20多亩草甸下面生长人参果。人参果坪是进入双桥沟的第一个大的停车景点。这里海拔3300米,是双桥沟冰川地貌的终点。在公路两边,有数百亩大草甸,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各种高山花卉布满宽阔的草坪,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花篮。加上牛羊漫步其间,四周围绕着形态美丽的沙棘林,山高水清,地广天蓝,宛如世外桃源。人参果坪是四姑娘山的神灵见证,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很久以前,这里的百姓多灾多病,四姑娘山神为了救助这一方黎民,就去佛祖那里要来神仙果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为大家治病救灾。后来,人们为了感谢神灵,就在此修建白塔供奉,并将人参果坪周围的领地全部敬献给山神。因此,在人参果坪,除了少数牛棚以外,大家看到,这里没有修建一座村寨房屋。人参果坪由其多姿的沙棘树、雄伟的雪山、广阔的草甸、潺潺的溪流、连绵的青山和多变的云彩所组成的旷世奇景吸引了很多画家前来临摹。尤其每年的夏秋两季,国内很多知名院校都会组织美术专业的学生到这里来写生。大自然是有神灵的,人类尊敬和爱护自然,自然也会爱护和保佑人类。
沙棘林:
沙棘树是胡秃子科沙棘属的一个亚种,形态优美,是古老河岸的落叶树种。该树种本来是灌木,在祖国的西北地区,它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在四姑娘山,由于受到景区内特殊生态环境的影响,他们长成了高大的乔木,最高的可达二、三十米,景区内拥有最大直径为193厘米的雌性大树,树龄达20_年,是沟内的“树王”。如此大面积分布的巨大沙棘树群落,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原始森林没有采伐以前是不容易看到沙棘树的,因为其他的高大树木会将沙棘树遮蔽起来。小沙棘树因为需要阳光就不得不拼命向上长,最终长成大树。那些大树被伐木工人砍伐后,沙棘树就成片显露出来,成为现在双桥沟的一大景观。
沙棘树互生或轮生,雌雄异株。成熟的沙棘果含有vc 、va、vp等大量微量元素,因此在世界上有“vc之王”的美誉。而vc具有增强肌肤免疫力、瘦身健美等功效,在日隆镇上有用沙棘果制成的沙棘饮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品尝一下,也可以作为地方特产馈赠亲友。
沙棘树千姿百态,树叶翠绿,五月开花,六月结果,到深秋时节,绿叶间缀满金黄色的小果子。由于树形奇特,画家们称之为“国画树”;因其生长特性,诗人们又称之为“神话树”。每年的8月中旬到11月下旬,是观赏沙棘树这一立体“盆景”的最好季节.
盆景滩:
海拔3490米,也是双桥沟主要景点之一。盆景滩得名于这些在溪水中干枯的沙棘树,它们死而不倒,依然保持着挺拔优美的姿态,在它们脚下是清清的溪流,头顶有白云蓝天,周围有雪山草地,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盆景图,所以人们称之为“盆景滩”。盆景滩的形成是由于山洪冲积的泥沙淤积阻塞,导致河流改道,淹死了原本在陆地生长的沙棘树。溪水中含有丰富的钙化物,沙棘树在被淹死之前,拼命吸收,根部附积了大量钙化物,从而使得这些沙棘树死而不倒,成为双桥沟神话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树神奇,水更神奇。当地老百姓认为,这里的水是上天赐予的圣水,浸泡左手可以升官,浸泡右手可以发财,如果浸泡双手则会走桃花运。心诚则灵,大家不妨一试。不管是不是走运,至少你能与神山圣水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撵鱼坝:
海拔3500米,属半沼泽地。风景秀美,青草遍地,野花飘香,小河静静流淌。在这条河里,生长着一种大渡河流域特有的鱼类——大渡裸裂鱼。这是一种高山冷水鱼,也叫裸鳞鱼,肉质鲜嫩可口,是四姑娘最喜欢的美味。很早以前,四位姑娘就经常到这个地方来玩,她们在这片草甸上唱歌跳舞,过着悠闲的神仙生活。后来,伐木工人来到这里,他们发现裸鳞鱼美味可口,就用自制的竹笼放在下游狭窄的河段,然后在上游用木棍拍打水面赶鱼进笼,所以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撵鱼坝”。在这里,现在很难再看到水中的裸鳞鱼了,不过,大家可以沿着沼泽地中的栈道,漫步在千年的沙棘林中,欣赏这小桥流水、绿树遮天的美景。具有丰富的水上运动安全管理经验,大家可以尽情荡舟、放心参与。贯穿撵鱼坝的是赞拉河,这段溪流水势平坦,河道宽阔,弯弯曲曲,走过平坦的草甸、穿过仪态万千的沙棘林,可以近观大沟瀑布,是不可多得的漂流去处。现在当地村民和景区开发公司一起在这里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增设了休闲漂流项目。该项目具有很强的探险性、娱乐性和可参与性,“船在水上漂,人在画中行”,那种感受妙不可言,我建议大家在返回的时候不妨体验一下。很多朋友会存在安全顾虑。这点,请大家放心!河道已经过精心治理,排除了安全隐患。
金枪岩:
老百姓又叫“尖子山”。海拔5472米,像古代作战时用的金枪或宝剑,锐利无比。它独峰耸立,直插云天,傲视苍穹,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冷冷寒光,让人心惊胆颤,显示了四姑娘山神的气魄与威严。相传这是铁匠罗斯格尔基为狩猎人打造的武器,金枪岩也是双桥沟中最具特色的山峰之一。
猎人峰:
与尖子山并肩而立的是猎人峰,海拔5360米,由于砂岩风化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山尖,像书法家笔下的草书“山”字,又如一个矫健的猎人带着猎狗、背着猎枪正在向山顶进发,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猎人峰。
传说,那位猎人就是大姑娘的情人,恶魔墨尔多为了霸占四位姑娘,就对猎人下了毒手,他在猎人的食物里放了一种名叫“蛊”的毒药,猎人中毒很深,要恢复健康,就必须用圣水洗浴,大姑娘陪他来到曲西措治毒疗伤,曲西措也就是海子沟的“夫妻海”。猎人恢复健康以后,就回到双桥沟化作山峰,镇守此地,护佑着一方平安。
鹰嘴岩:
远看它像雄鹰长啸,近看似幼鸟嗷嗷待哺。据说,在很久以前的那场善与恶的搏斗中,恶魔墨尔多打开了天河,造成洪水肆虐,生灵涂炭。一只神鹰飞来,嘴里衔着石头,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来飞去,它想用石头去堵住洪水。后来,神鹰的嘴被石头磨破了,铁匠罗斯格尔基就为它重新打造了一张嘴。在神鹰的不懈努力下,天河终于被堵住了,神鹰又飞回了它的栖息地——长坪沟尾,被换下来的鹰嘴永远留在了双桥沟的这个地方。
布达拉峰:
海拔5240米,传说在很多年以前,西藏佛祖准备修建一座最具佛教和雪域特色的宫殿——布达拉宫,就派出了许多金刚到处去寻找修建方案,其中有两个金刚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发现这座山非常独特,如获至宝,于是拿出纸和笔,对这座雄伟壮丽的山峰的形状进行勾画,并由一个金刚送回西藏。佛祖按照这一张图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另一个金刚则留下来守护着这座神奇的山峰,天长日久,最后坐化在此山的左侧,形成另一座山峰,人们称之为金刚山。金刚山海拔4942米,形状像牛心一样,当地人又叫牛心山。你仔细观看,还能看见一块块突起的牛心肌。当白雪覆盖山峰的时候,它看上去蔚为壮观,令人热血沸腾,心跳加速。
布达拉峰由于其特殊的岩石构造,是进行攀岩的好场所,也受到了不少地方的攀岩高手的亲睐。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有日本团队多次攀岩的记录,并成功登顶。20_年9月,来自欧洲斯洛文尼亚的两位室外攀岩高手曾经登上布达拉峰的顶峰,这是欧洲人成功登顶的最早记录。布达拉峰和金刚山之间的槽口也有很多人的攀岩记录,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因登山而双手手指致残的日本登山家也曾经在那个位置攀登了近500米。
这里是双桥沟看山最理想的地方,群山在这里聚会:向右看是猎人峰与圣母峰,两峰连绵,好像一个睡美人;向左看是金刚山、野人峰和金枪岩,往西看,一片雪山形如雄鹰展翅欲飞。在宽阔的高山草甸上屹立着一座白塔。游客朋友来到白塔前,可以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或者捡上一块石头、双手合十,顺时针绕白塔走三圈,默默许下自己的心愿。
阿妣山:
阿妣,在藏语中就是外婆的意思。阿妣山外形很像一位包着头帕的藏族老阿妈,面容慈祥,非常亲切,传说是四姑娘的外婆的化身。阿妣山海拔5033米,孕育了丰富的冰川,是双桥沟最集中的冰川地带。阿妣山旁边有一座非常陡峭的山峰,外形很像一支金枪的枪头,那里也是冰川相对集中的地带,对登山、攀冰爱好者极具诱惑力,在双桥沟红杉林观景点,可以看到这条冰川的尾端部分。国内外的登山资料、登山家都将那座山峰视同阿妣山。来自法国的登山队曾经成功的登上了那座山峰,中国国家登山队也将那里作为登山培训中雪地制动自救的基地。
犀牛望月:
这座山峰叫犀牛望月,它酷似犀牛,日夜对天仰望,并由此而得名。
红衫林:
双桥沟的最后一个观景点,这里的海拔3800米。大家请看,生长在我们周围的这种红杉树名叫四川红杉,是横断山系四川境内非常珍稀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此地特有的植物品种之一。红杉树历史悠久,几乎与第四纪冰川同时出现。它春抽嫩芽、夏冠绿荫、秋染金黄、冬披银装,四季常新,百看不厌,景观价值非常高,是四姑娘山双桥沟除沙棘树以外的另一种神树。这片红杉林绵延2公里,面积大约50多公顷,其中辅以紫果云衫、冷杉等长绿针叶物种和杜鹃、花楸、忍冬以及沙棘等高山灌木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四川红杉林植物群落。
由于这里的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树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环境清幽,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生活着各种珍稀鸟类,如红腹角雉、藏马鸡等。这里也是可以亲眼目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的地方。
从红杉林继续向前就能穿越到长坪沟。这条穿越线路难度很大,以前当地人在采药的时候会走这条路。
玉兔峰:
在红杉林以西的两座山峰之间有一块突出的岩石,很像一只竖着耳朵的兔子。据说那是四姑娘的宠物呢!
冰川:
那上面就是因高海拔(4600米左右)而形成的现代冰川,俗称“万年雪”,是现代雪线的标志。冰川表面的断带冰壁,颜色呈灰白色,真正的冰川是白色的。为什么这里的冰川是灰白色的呢?那是因为这里的冰川掺杂了周围岩石的碎砾与尘土。它的厚度约5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整个冰川的很小一部分。
结束语:
双桥沟仅仅是四姑娘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四姑娘山景区的另外两条沟—长坪沟、海子沟还会带给你另一番神奇的体验。长坪沟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关于四姑娘山的神奇的传说和嘉绒藏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风情。海子沟则以星罗棋布的十多个海子见长,景区地势空旷平坦,有大面积的原生草甸,更是你观光、探险、攀岩的理想去处。
20_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二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 ——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泽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平,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书记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20_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三
一九二八年,洛克先生在云南与稻城毗邻的群山重岭中,遥望见了央迈勇,被她的圣洁,高贵的气质折服,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她(央迈勇)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美的山峰”。
站在央迈勇峰下,转身向后瞧去,由群山环绕着的宽阔峡谷间,森林、草地、溪流和睦地各守一方,着气势莽莽的自然景观,不就是人间仙境吗!不就是香格里拉所在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贡布方圆1000余平方公里,由三座完全隔开,但相距不远,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构成其主体部分。三座雪峰洁白,峭拔,似利剑直插云霄。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像傲然端坐莲花座的大佛;南峰央迈勇海拔5958米,像娴静端庄,冰清玉洁的少女;东峰夏诺多吉海拔5958米,像雄健刚毅,神彩奕奕的少年。
央迈勇
这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一生当中至少去一次贡嘎日松贡布转山朝觐是每一个藏族人的夙愿。据历史记载,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为贡嘎日松贡布开光,以佛教中观音、文殊、金刚手菩萨分别为三座雪峰命名加持,贡嘎日松贡布从此蜚声藏区。
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守护亚丁藏民的守护神山,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6032米)、南峰央迈勇“文殊菩萨“(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5958米),据说若藏民能够朝拜三次神山,便能实现今生之所愿。登山沿途所见景色堪称人间仙境,雪山、冰湖、奇石、高原草场,脚下的每一寸都令人惊叹造物主的神意。
早晨的雾气渐渐散去,天似乎有放晴的欲望。
布多师傅八点种准时来到营地,昨天就约好了今天由他带路,我俩一道去牛场深处转转。乘现在山下的游人还没有上来,为了看到一个真正宁静的洛绒牛场,告别了营地的三位朋友,我们立刻上路了。布多师傅认为今天的路程没必要骑骡子,所以他的骡子依然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闲荡着。
往南走了没多远,便有一条从东边山坡上流下的小溪横断在草场中央,布多师傅说这是从夏诺多吉雪山上流下的雪水。想起在来稻城的路上,民玛此琳师傅曾告诉我,如果要想在转山的过程中如愿看到三座神山,必须遵守他们藏族人的规矩,在转山的几天里千万不要洗脸,另外,他还特别提醒阿璐小姐,说女士们来亚丁,最好不要用雪山上流下来的水,否则身上会起一种很痒的疱疹,化脓流水后会在皮肤上留下可怕的疤痕。昨天早上我们在阿旺大叔家起床后就没有洗脸,他们家确实也没有洗脸的条件,后来一路的雨水竟让我们连续地洗脸。今天早起后,光顾了看牛场和雪山,竟忘了洗脸这回事。而眼前这条清澈的溪流实在惹人喜爱,于是我抛开民玛此琳师傅的叮嘱,不顾一切地蹲到溪流边,掬起水就往脸上扑。。。溪水冰冷刺骨,宛如数九汗天的冰水,刚掬了几捧手就冻得不行。记得昨天我还问过小文,山上没有电,冰箱也不能用,营地是如何给肉类食品保鲜的,他告诉我,只要每天把肉泡在新鲜的溪水里就成,不仅坏不了,还能去除肉的异味。
果然如阿涛阿璐他们所讲,跨过溪流上的小木桥,前方的草场便成了花的世界,成片的小黄花缀满了绿色的草坪。但这片草场虽好看,却走不得,放眼望去,除了花和草,就是水汪汪的沼泽。于是布多师傅开始带我走牛场边的山路,穿梭在丛林中。丛林中时不时地露出一大片齐整的草坪,而且总会被几只黑牦牛先我们一步给"占领"了。
终于在前方的森林中找到一片最大的草坪,占据了好几亩的山坡地,显然这里还没有被早起的牦牛占领,而这里显然是观看央迈勇的最佳角度。天上厚厚的云层正迅速地移动着,我估计即使上山寻找到牛奶海、五色海,也不会看到最佳效果,索性就躺在这里慢慢享受这一片美丽的坝子、幽静的松林,静静地等待身旁央迈勇的出现。于是我拿出雨衣,铺在湿漉漉的草坪上,对着央迈勇躺了下来。。。
突然想起摄影包的夹层里有一张大幅的稻城旅游宣传图片,是在稻城住宿时免费得到的,那是一张秋天的洛绒牛场照片,角度好象就是从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拍出去的。于是我起身翻出那张宣传画,旁边的布多师傅一看我这里有好看的,立即凑了过来,还没等我仔细看,他就情不自禁地把那张宣传画给抢了过去,边感慨着画面漂亮,边站起来四周环顾着画面中的拍摄角度,看了半天,他果断地对我说:“这应该是在前面那块长满松树的大石头上拍的,我过去看看。”还没等我发表意见,他已经跑出去了。
虽然我很忌讳追别人的镜头,但布多师傅既然那么热心,我也只好由他去了,于是继续躺下悠闲地品味着难得的自在与惬意。。。正闭着眼睛渐入空灵之境,突听得身后的树林里有异样的动静,本能的警觉中,我立即起身后视: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正圆睁双眼警惕地看着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头大牦牛!我故意地瞪大双眼与它怒目相向。。。双方一声不响地对峙了十几秒种,最后还是它先不理我了,不客气地走进我先“抢占”的坝子里,目中无人地享受起了肥美的牧草,这还没完,树林里竟接二连三地又走出四、五头大牦牛,显然,这时我已成了这个坝子里多余的“人物”!
布多师傅已辛苦地爬到了前方那块巨石上,自个儿在上面比划了半天,然后就冲着我大喊:“不是这里,应该在那边的一块石头上。”说完就又掉头往前方更远的那块巨石奔去,于是我也只好收拾了东西,迎头赶上去。临走前,我“恶狠狠”地冲着那几匹牦牛骂了一句:“惹不起,我躲得起!”
在布多师傅的精心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央迈勇雪峰下俯瞰络绒牛场的最佳角度。站在那块巨石上,顿觉心旷神怡,美丽的络绒牛场尽收眼底:草场、溪流、松林、坝子、峻岭、天空一起围合出一个美丽而和谐的自然画卷,面对着如此壮观的大自然杰作,我只能感谢上苍!
不知不觉中,仙乃日雪峰已经出现在我仰视的目光中,而我也早已站到了他的脚下。数十条飞瀑层层叠叠地从雪峰山腰处飞泻而下,消失在谷底的松林之中,汇成一条磅礴的溪流流经我们的脚下。天空中已经能看到片片蓝天,而在蓝天的映照下,洁白而巍峨的央迈勇主峰更显得神圣而庄严,虽然主峰的积雪已化去很多,尽管峰尖依然隐藏在白云之中,但我内心的崇敬之情依然在升华着。我祈祷着雪峰附近的那一片蓝天能如愿地罩在央迈勇的主峰之上。。。老天爷却似乎故意跟我作对,蓝天虽然已罩住央迈勇,但附近山头却又飘过一片浮云,实实地挡住了我的视线。。。
万般无奈中,我的目光无意中瞥向西侧的峰顶,没想到,这无心的一瞥竟看到了一个天上的胜境:就在我所站的这座无名山黑压压的峰顶上,有一片白云正轻轻地飘动着,而一座美丽雪山的局部,宛如仙山一样漂浮在白云之中。这一切转瞬即逝,短暂得我只来得及拍了两张片子,我甚至都有点怀疑自己是否看到了海市蜃楼的幻境,因为我知道,在络绒牛场里,只能看到央迈勇和夏诺多吉两座神山,不可能再看到别的雪山。还是布多师傅给了答案:“那是仙乃日雪山的侧面,我们脚下的这块地方是唯一可以同时看到三座神山的地方。”
美丽的仙乃日,你给我的第一印象竟会是如此的奇妙!无言的感动中,内心更是充满幻想地殷切期待着明天早晨的朝觐。
再回头向夏诺多吉的方向凝望过去,除了厚厚的云层遮盖,以及不时传来的隆隆雪崩声,我们什么也看不到。雪崩的声音不仅夏诺多吉有,确切地讲,从我们一来到络绒牛场深处的这片神圣的地方,四周的轰鸣声就没间断过,开始我以为那是打雷声,还庆幸着今天赶上了光打雷不下雨的“好天气”,是布多师傅及时地纠正的我的错误直觉,他还告诉我,天气越好,阳光越强烈,雪崩的次数就越多。不过,出乎布多师傅意料之外的是,今年央迈勇主峰上的积雪似乎融化得特别多,以前他从没有见过主峰上的岩石裸露得这么厉害。
因为天空的云层一直很重,我已无意继续爬山探寻那两个神奇的高原小海,只是与布多师傅默默静守在央迈勇雪峰下,心平气和地等待着一切的发生。。。正午十二点,我们的宁静终于被打破,一个穿着军用作训服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小女孩上来了,那个中年人很客气地同我们打了招呼,本来他很想坐下与我们聊聊,无奈那个小女孩马不停蹄地抢在前头跑了,中年人只好硬着头皮追了上去,我注意到:那个中年人的腰间别了一把手枪。
估计后面上来的游人将会越来越多,而眼前神圣的央迈勇丝毫没有“作秀”的意思,于是我和布多师傅收拾了东西就开始回撤。经过牛场中那片开满黄花的草坪时,阳光终于明媚地洒下来了,温暖地照着牛场,午后的牛场又让我的双眼迷离起来。。。布多师傅看出了我的意图:“你自己慢慢走、慢慢拍吧,我得去找我的骡子了,我们下午三点在营地碰头,然后一道下山。”
暂别了布多师傅,我一个人一路感慨着回到了营地帐篷。小文他们三个还没吃午饭,告诉我上午就没见到有几个客人上来,他们正等着我回来一道吃午饭,于是,有了他们锅里的,又有了我碗里的。
刚吃完午饭,外面竟又下起了小雨,我索性留在厨房里陪他们仨烤起了火。山上就是这样,太阳出来时恨不得脱光衣服,下雨时又冷得恨不能抱着火炉才好!
20_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四
文殊院座落在成都市西北角,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市民群众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20xx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这82根石柱今天成为院中一景。
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庙。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共有房屋200余间,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有僧人60多人。现在是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走近寺前,只见古色厚朴的围墙盘绕在古刹四周,正门上嵌着“文殊院”三个大字,与围墙上“南无阿弥陀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相映衬,使文殊院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寺内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两庑配以钟鼓楼、禅堂、观堂、客堂、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职事寮房,形成闭锁式的四合结构。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又前临文殊院街,后畔万福桥侧,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就拿供奉的佛像来说,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护法韦驮像,1820xx年本圆法师主持塑造,整个塑像均以青铜翻砂而成,韦驮威武而立,相貌端庄,盔、铠、靴、杵的链锁,浮雕花饰,都雕琢剔透,工艺精湛,是一尊难得的艺术珍品。还有一尊观音大士像,也为1820xx年用青铜铸造。观音慈祥平和地坐骑在水兽身上,形象生动,缨络衣纹、细致流畅。所骑水兽,似狮非狮,似犬非犬,造型独特,温顺可爱。这尊造像,反映了清代较高的雕铸水平。
另有一尊缅甸玉佛,是文殊院和尚性鳞1920xx年一路募化,历尽艰苦,步行到缅甸请回的,也十分珍贵。
在藏经楼,收藏了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十分珍贵。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20xx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文曰:“从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果亲王墨迹是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条幅上写着“日面月面,胡来汉现。有时放行,有时把断。世法佛法,打成一片。苦作一片会,遇贵即贱。不作一片会,麦里有面。”另有一副于佑任所书“圄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的对联.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高僧玄奘顶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象是绘画,十分精美.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干、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文殊院以它优美的园林、庄严的殿堂、众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来客。文殊院的素撰佳看也闻名退还,中外来宾争相品尝,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20_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五
文殊院座落在成都市西北角,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寇,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市民群众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改信相寺为文殊院。
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20xx年),官绅军民捐资重修寺庙,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这82根石柱今天成为院中一景。
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庙。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共有房屋200余间,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有僧人60多人。现在是四川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走近寺前,只见古色厚朴的围墙盘绕在古刹四周,正门上嵌着“文殊院”三个大字,与围墙上“南无阿弥陀佛”、“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相映衬,使文殊院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寺内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等五重殿宇,两庑配以钟鼓楼、禅堂、观堂、客堂、斋堂、戒堂、念佛堂及各职事寮房,形成闭锁式的四合结构。五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200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宏敞,飞檐翘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大小相同,院中有园,园中有院,院中有景,环境极是清静幽雅。又前临文殊院街,后畔万福桥侧,素有“寺殿接通衢,禅房远尘嚣”之说。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就拿供奉的佛像来说,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缅甸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雕塑、铸造等工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护法韦驮像,1820xx年本圆法师主持塑造,整个塑像均以青铜翻砂而成,韦驮威武而立,相貌端庄,盔、铠、靴、杵的链锁,浮雕花饰,都雕琢剔透,工艺精湛,是一尊难得的艺术珍品。还有一尊观音大士像,也为1820xx年用青铜铸造。观音慈祥平和地坐骑在水兽身上,形象生动,缨络衣纹、细致流畅。所骑水兽,似狮非狮,似犬非犬,造型独特,温顺可爱。这尊造像,反映了清代较高的雕铸水平。
另有一尊缅甸玉佛,是文殊院和尚性鳞1920xx年一路募化,历尽艰苦,步行到缅甸请回的,也十分珍贵。
在藏经楼,收藏了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十分珍贵。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20xx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文曰:“从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浊非清非律非禅。惟是海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果亲王墨迹是清朝雍正年间,果亲王赠给文殊院的墨宝。条幅上写着“日面月面,胡来汉现。有时放行,有时把断。世法佛法,打成一片。苦作一片会,遇贵即贱。不作一片会,麦里有面。”另有一副于佑任所书“圄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的对联.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高僧玄奘顶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印度贝叶经是1887年寺僧明宽法师从印度请回的一部佛经,十分珍贵。千佛袈裟为明代祟祯皇帝的妃子所绣,绣工细美,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发绣观音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女用自己的头发绣成的一幅水月观音像,衣纹、毛林全用经文组成。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挑纱文殊为清代女信徒吴贞女用挑纱的方法制成,远看烟水茫茫,很象是绘画,十分精美.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杨光坼用绳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藏经楼还珍藏着宋代墨龙、明清时期破山、丈雪的书法、碧眼、竹禅的绘画以及书法家何绍基、郑板桥、张大干、丰子恺等人的书画作品。
文殊院以它优美的园林、庄严的殿堂、众多的文物吸引了大批中外来客。文殊院的素撰佳看也闻名退还,中外来宾争相品尝,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20_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六
双桥沟至沟尾停车的位置海拔高度为3840米。双桥沟的得名是因为当地老百姓为了便于通行,在沟内搭建了两座木桥,其中一座是由杨柳木搭建而成,俗称杨柳桥;另一座由红杉木搭建而成,俗称便桥。这里是山峰的博览会,是沟壑的陈列馆。沟内的观光车道直通沟尾,让你能够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游览全程。
双桥沟全长34.8公里,初步探测有17个观景点,54个景点。进入沟内,阴阳谷山势陡峭,曲折幽深,别有洞天。日月宝镜山、五色山、尖子山、猎人峰、鹰嘴岩、人参果坪、撵鱼坝、盆景滩、红杉林冰川等景致如锦簇画廊,令人流连忘返。加之山水相依,草木相间,云遮雾绕,置身其中,宛若仙境。
阴阳谷
为什么叫它阴阳谷呢?因为一天当中太阳照射峡谷的时间很短,早上照射峡谷左边,下午照射峡谷右边,形成一阴一阳,所以人们称之为阴阳谷。峡谷长约2500米,谷底宽约20—50米。谷内山势陡峭奇峻,溪流湍急,怪石嶙峋,林木参天,地势险要,就像双桥沟的大门。当地人也将阴阳谷称为“绝情谷”,意思是说双桥沟是藏在山里的世外桃源,人们来到这里就会被她神奇美丽的风光所迷住,将人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全部抛到脑后,甚至到了乐不思家的程度。有人说“走过绝情谷,不想妈和屋。”,这种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四姑娘山是一个神话世界,大家要想在这里修炼成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姑娘山的神话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善良的山神叫阿巴郎依,他有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这四个仙女引起了一个叫墨尔多的恶魔的垂涎,他想霸占四位姑娘为妻妾,于是向阿巴郎依提亲。阿巴郎依知道墨尔多生性残忍、作恶多端,就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墨尔多恼羞成怒,打开了天河,一时间,洪水四溢,村庄冲毁。阿巴郎依为保护一方平安,与墨尔多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由于阿巴郎依年老体衰,体力不支,最终被墨尔多杀死。看到洪水肆虐,父亲被害,四位姑娘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去抵挡洪水,她们手牵手连成一片,化作了四座雪山,保护了一方平安。四位姑娘的父亲阿巴郎依死后也化成了一座高山,那就是巴朗山。巴朗山在藏语里就叫阿巴郎依。
关于四姑娘山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流传,与刚才讲的这个故事不同的是,另一个版本故事带有历史、宗教和民族色彩。比如,四位姑娘接过衣钵继续战斗,大姑娘不幸被砍头,其丈夫中蛊毒等,他们战斗、生活的故事很长,可以说是一幅漫长的神化传说画卷。待会儿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会观赏到的一些景点,实际上就是另外版本故事的延伸。
双桥沟的历史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小金和金川的农民不满封建土司制度,于是爆发了一场被称为“抗粮不纳”的农民运动。乾隆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46年,朝廷派兵镇压大小金川的反抗运动,清军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金川,另一路从都江堰、映秀经巴郎山攻打小金,结果清军惨败而归。
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再次派兵向巴郎山进发,到达小金日隆关的时候,只见一座山峰在紫云缭绕中银光闪闪,大家不禁心生敬畏之感。向当地人打听后,得知此山叫四姑娘山,是一座神山。于是清军将领立即虔诚地向这座神山上香许愿,最后终于大胜而归。
左边半山腰上有一座残缺的建筑,据说它就是当地土司为了抵御乾隆大军建造的石碉。藏族的石雕分为4面碉、6面碉、8面碉、13面碉等,每种碉都有自己不同的含义。最常见的是4面碉。石碉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村寨的瞭望塔、烽火台。
嘉绒藏族:
在四姑娘山生活的居民分为藏族、羌族、回族和汉族四个民族,其中以藏族为主。藏族分为安多藏族、康巴藏族、白马藏族和嘉绒藏族四个支系,生活在四姑娘山的是嘉绒藏族。嘉绒藏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了开拓疆土,雄心勃勃地向东扩展,从西藏派兵到此。为了平息吐蕃叛乱,唐王朝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传为历史佳话。驻扎在这里的先头部队有一部分撤回了西藏,另一部分没有回去的士兵留了下来,与当地羌氏部落和土族部落通婚,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藏族新支系,即嘉绒藏族。藏语中“嘉”是“汉语”的意思,“绒”是“溪谷”的意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接近汉族的溪谷居民”。
嘉绒藏族的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信仰藏传佛教中的黄教,就是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教。嘉绒藏族婚嫁与生活习俗与别的藏族基本一致。
嘉绒藏族的大型节庆与汉族差不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己本民族的节庆,比如每年农历五月初四的朝山会。相传四姑娘就是在这一天化为山峰,所以到了五月初四,当地村民就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带上酥油、青稞咂酒以及糌粑等食物,准备好柏枝、香烛等祭祀用品,前往锅庄坪举行朝山会,祭祀四姑娘山,祈求神山赐以祥和宁静、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
当地民居及风俗:
嘉绒藏族生活在高山峡谷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大家请看公路两旁的民居,就极具地方特色。我们现在看到的嘉绒民居已经融入了其它建筑风格,自己的特色已经在慢慢的淡化了。在日隆镇附近的村寨还可以见到传统的嘉绒民居。房屋由石头堆砌而成,棱角分明。最让人惊讶的是,藏族工匠在修建过程中不使用直尺、折尺、铅锤等测量工具,所有的测量工作全凭一双肉眼即可完成。
嘉绒藏族的婚俗和嘉绒民居也有密切的联系。最具特色的就是“爬墙墙”的婚俗。
藏族是一个崇尚力量的民族。对男孩子而言,强悍与聪明是首要条件。如果一个女孩子和某一家的男孩子有情意了,女孩子就会邀请男孩子在夜半的时候到女家和她幽会。幽会实际上是一种考验。女孩一般居住在三楼,除了从大门进入以外,仅有小窗可以进入。夜半而来,男孩是不可能从正门进入的,只能爬墙。在爬墙之前,男孩首先要对付院子里的凶猛的藏獒。成功以后,再沿峭壁向上攀爬到姑娘的窗前。姑娘如果对小伙子的表现很满意,就会开窗。小伙子入室以后,两情相悦的夜晚也就令人遐想了。这就是嘉绒藏族的择婿手段。所以,各位男士如果喜欢我们四姑娘山某位藏家女孩的话,就要先练一练攀岩的技巧。
除此之外,你获取女孩子的芳心后,你还得做好思想准备,那就是给女家放三年的牦牛。
无独有偶,安多藏族(又称为草原藏族)也有同样的风俗,不过不是爬墙墙,而是钻帐篷了。小伙子如果对某家的姑娘有了情意的话,可以半夜去钻人家的帐篷。当然,你得时刻当心,免得被人家一脚给踹出来。
像这样的藏族的文化也影响了国内的相关学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曾经出版了一期《寻找香格里拉》的专辑,其中就藏族的走婚文化现象进行了了解和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事实上,现在的藏族人的观念已经逐渐的被中原文化同化。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后,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十里白杨林:
十里白杨林的位置刚好是进入峡谷后的空旷地带,峡谷和高山将两个村落断开,这使高山区域汇聚了丰富的动植物。四姑娘山植被丰富。在双桥沟,植被因海拔高度的变化分成了三个林带:前十公里是以白杨林为主的阔叶林与杂木混交林带,中间是奇妙的沙棘林,最后是以四川红杉为主的针叶混交林带。
白杨树有的高达十多米,依山而生,沿河而长,它不畏冰雪严寒,不因贫瘠而弱小,枝叶相连,同枯共荣,让人感动。在植物分类学上,这种杨树叫杨柳科属的川杨树。川杨树是唯一构成群落乔木层的种类,成为纯林。林中生长着两种珍稀濒危植物,一种叫桃儿七,一种叫无味五富花。除此之外,林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可爱的动物。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大家步行其间,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神话世界的美妙。据这里的村民讲,在傍晚的时候经常看到麂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最不好惹,经常在半夜三更拖儿带母地来吃庄稼,将好端端的庄稼地弄得乱七八糟。野猪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在已经禁猎了。
三锅庄:
公路的右上方有一座山峰,山体黝黑,像被烟火熏过。山峰的山体由玄武岩、灰岩以及砂岩组成,顶部形成三个椭圆形石柱,非常像藏家火塘的三脚锅庄,所以这座山峰被人们称为“三锅庄”。
据说三锅庄就是当年四姑娘用来做饭的三块石头,后来四姑娘化为山峰以后,这三块石头也就化作了这座山峰。藏族人民喜欢在酒足饭饱之后,围着锅庄唱歌跳舞,称之为“跳锅庄”。如今,在海拔4050米的“三锅庄”上有许多神奇精灵,它们在上面跳着飞翔的锅庄舞。这些神奇精灵主要是鸟类,其中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高山兀鹫、银耳鸢等。
日月宝镜:
顶部是由两个不规则的倾斜长方形平面组成,中间有一条裂缝,有冰雪覆盖,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看上去就像一面镜子,如果大家运气好,还可以看见镜子里面有一个少女的头像。这面镜子在左边像一个“日”字,右边像一个“月”字,所以它被人们称为“日月宝镜”。进沟以后看到的第一座终年积雪的山峰,海拔5609米。相传,这面宝镜是很久以前四姑娘的外婆(藏语叫“阿妣”)送给四姑娘的嫁妆。镜子不仅仅可以用来梳妆打扮,还可以作为照妖镜使用。当年四姑娘的父亲阿巴郎依与墨尔多搏斗的时候,这面宝镜被墨尔多用宝剑劈成了两半,落进山里,于是就成了今天我们看见的这座日月宝镜峰。
如果天气好的话,日月宝镜在巴朗山垭口上也能看到。
五色山:
神话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那里有一座呈现出30多层半圆弧的山峰,远看像一弯月牙,那就是双桥沟神话世界里的五色山。五色山海拔5430米,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整个山体由不同颜色的岩石组成,这些岩石中含有丰富的硅、铁、锌、锡等矿物,在特定的阳光条件下,呈现出红、黄、青、蓝、白五彩色带,一圈套一圈,由内到外一共30多圈,五色山由此而得名。五色山是岩石的彩虹,是双桥沟的标志,是神奇四姑娘山的代表。当云雾缭绕的时候,它看上去就像四姑娘美丽的裙裾;若是在雨后初晴的日子里,还可能出现空中海市蜃楼。景象奇幻奇妙,引人遐想。
双峰山:
两个山头被称为双峰山。它极像女性的一对丰满乳峰,在冬春积雪季节,别具神韵。它的存在提醒我们,人类能够享受到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应该永远对大自然表示尊敬和爱护,只有这样,大自然的神灵才会永远保佑我们。
人参果坪:
它的得名是因为在这片草甸下面生长着一种名贵的蔷薇科地茎植物,学名叫“鹅绒委陵菜”,嘉绒藏族称之为人参果。人参果皮黑肉红,味道甘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它的药用价值与中药里面的人参相同,具有益气补血、滋阴壮阳的功效。这里还有一个神奇之处,这数百亩草甸,其中只有20多亩草甸下面生长人参果。人参果坪是进入双桥沟的第一个大的停车景点。这里海拔3300米,是双桥沟冰川地貌的终点。在公路两边,有数百亩大草甸,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各种高山花卉布满宽阔的草坪,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花篮。加上牛羊漫步其间,四周围绕着形态美丽的沙棘林,山高水清,地广天蓝,宛如世外桃源。人参果坪是四姑娘山的神灵见证,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很久以前,这里的百姓多灾多病,四姑娘山神为了救助这一方黎民,就去佛祖那里要来神仙果播撒在这片土地上,为大家治病救灾。后来,人们为了感谢神灵,就在此修建白塔供奉,并将人参果坪周围的领地全部敬献给山神。因此,在人参果坪,除了少数牛棚以外,大家看到,这里没有修建一座村寨房屋。人参果坪由其多姿的沙棘树、雄伟的雪山、广阔的草甸、潺潺的溪流、连绵的青山和多变的云彩所组成的旷世奇景吸引了很多画家前来临摹。尤其每年的夏秋两季,国内很多知名院校都会组织美术专业的学生到这里来写生。大自然是有神灵的,人类尊敬和爱护自然,自然也会爱护和保佑人类。
沙棘林:
沙棘树是胡秃子科沙棘属的一个亚种,形态优美,是古老河岸的落叶树种。该树种本来是灌木,在祖国的西北地区,它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在四姑娘山,由于受到景区内特殊生态环境的影响,他们长成了高大的乔木,最高的可达二、三十米,景区内拥有最大直径为193厘米的雌性大树,树龄达20_年,是沟内的“树王”。如此大面积分布的巨大沙棘树群落,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原始森林没有采伐以前是不容易看到沙棘树的,因为其他的高大树木会将沙棘树遮蔽起来。小沙棘树因为需要阳光就不得不拼命向上长,最终长成大树。那些大树被伐木工人砍伐后,沙棘树就成片显露出来,成为现在双桥沟的一大景观。
沙棘树互生或轮生,雌雄异株。成熟的沙棘果含有vc 、va、vp等大量微量元素,因此在世界上有“vc之王”的美誉。而vc具有增强肌肤免疫力、瘦身健美等功效,在日隆镇上有用沙棘果制成的沙棘饮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品尝一下,也可以作为地方特产馈赠亲友。
沙棘树千姿百态,树叶翠绿,五月开花,六月结果,到深秋时节,绿叶间缀满金黄色的小果子。由于树形奇特,画家们称之为“国画树”;因其生长特性,诗人们又称之为“神话树”。每年的8月中旬到11月下旬,是观赏沙棘树这一立体“盆景”的最好季节.
盆景滩:
海拔3490米,也是双桥沟主要景点之一。盆景滩得名于这些在溪水中干枯的沙棘树,它们死而不倒,依然保持着挺拔优美的姿态,在它们脚下是清清的溪流,头顶有白云蓝天,周围有雪山草地,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盆景图,所以人们称之为“盆景滩”。盆景滩的形成是由于山洪冲积的泥沙淤积阻塞,导致河流改道,淹死了原本在陆地生长的沙棘树。溪水中含有丰富的钙化物,沙棘树在被淹死之前,拼命吸收,根部附积了大量钙化物,从而使得这些沙棘树死而不倒,成为双桥沟神话世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树神奇,水更神奇。当地老百姓认为,这里的水是上天赐予的圣水,浸泡左手可以升官,浸泡右手可以发财,如果浸泡双手则会走桃花运。心诚则灵,大家不妨一试。不管是不是走运,至少你能与神山圣水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
撵鱼坝:
海拔3500米,属半沼泽地。风景秀美,青草遍地,野花飘香,小河静静流淌。在这条河里,生长着一种大渡河流域特有的鱼类——大渡裸裂鱼。这是一种高山冷水鱼,也叫裸鳞鱼,肉质鲜嫩可口,是四姑娘最喜欢的美味。很早以前,四位姑娘就经常到这个地方来玩,她们在这片草甸上唱歌跳舞,过着悠闲的神仙生活。后来,伐木工人来到这里,他们发现裸鳞鱼美味可口,就用自制的竹笼放在下游狭窄的河段,然后在上游用木棍拍打水面赶鱼进笼,所以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撵鱼坝”。在这里,现在很难再看到水中的裸鳞鱼了,不过,大家可以沿着沼泽地中的栈道,漫步在千年的沙棘林中,欣赏这小桥流水、绿树遮天的美景。具有丰富的水上运动安全管理经验,大家可以尽情荡舟、放心参与。贯穿撵鱼坝的是赞拉河,这段溪流水势平坦,河道宽阔,弯弯曲曲,走过平坦的草甸、穿过仪态万千的沙棘林,可以近观大沟瀑布,是不可多得的漂流去处。现在当地村民和景区开发公司一起在这里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增设了休闲漂流项目。该项目具有很强的探险性、娱乐性和可参与性,“船在水上漂,人在画中行”,那种感受妙不可言,我建议大家在返回的时候不妨体验一下。很多朋友会存在安全顾虑。这点,请大家放心!河道已经过精心治理,排除了安全隐患。
金枪岩:
老百姓又叫“尖子山”。海拔5472米,像古代作战时用的金枪或宝剑,锐利无比。它独峰耸立,直插云天,傲视苍穹,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冷冷寒光,让人心惊胆颤,显示了四姑娘山神的气魄与威严。相传这是铁匠罗斯格尔基为狩猎人打造的武器,金枪岩也是双桥沟中最具特色的山峰之一。
猎人峰:
与尖子山并肩而立的是猎人峰,海拔5360米,由于砂岩风化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山尖,像书法家笔下的草书“山”字,又如一个矫健的猎人带着猎狗、背着猎枪正在向山顶进发,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猎人峰。
传说,那位猎人就是大姑娘的情人,恶魔墨尔多为了霸占四位姑娘,就对猎人下了毒手,他在猎人的食物里放了一种名叫“蛊”的毒药,猎人中毒很深,要恢复健康,就必须用圣水洗浴,大姑娘陪他来到曲西措治毒疗伤,曲西措也就是海子沟的“夫妻海”。猎人恢复健康以后,就回到双桥沟化作山峰,镇守此地,护佑着一方平安。
鹰嘴岩:
远看它像雄鹰长啸,近看似幼鸟嗷嗷待哺。据说,在很久以前的那场善与恶的搏斗中,恶魔墨尔多打开了天河,造成洪水肆虐,生灵涂炭。一只神鹰飞来,嘴里衔着石头,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来飞去,它想用石头去堵住洪水。后来,神鹰的嘴被石头磨破了,铁匠罗斯格尔基就为它重新打造了一张嘴。在神鹰的不懈努力下,天河终于被堵住了,神鹰又飞回了它的栖息地——长坪沟尾,被换下来的鹰嘴永远留在了双桥沟的这个地方。
布达拉峰:
海拔5240米,传说在很多年以前,西藏佛祖准备修建一座最具佛教和雪域特色的宫殿——布达拉宫,就派出了许多金刚到处去寻找修建方案,其中有两个金刚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发现这座山非常独特,如获至宝,于是拿出纸和笔,对这座雄伟壮丽的山峰的形状进行勾画,并由一个金刚送回西藏。佛祖按照这一张图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另一个金刚则留下来守护着这座神奇的山峰,天长日久,最后坐化在此山的左侧,形成另一座山峰,人们称之为金刚山。金刚山海拔4942米,形状像牛心一样,当地人又叫牛心山。你仔细观看,还能看见一块块突起的牛心肌。当白雪覆盖山峰的时候,它看上去蔚为壮观,令人热血沸腾,心跳加速。
布达拉峰由于其特殊的岩石构造,是进行攀岩的好场所,也受到了不少地方的攀岩高手的亲睐。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有日本团队多次攀岩的记录,并成功登顶。20_年9月,来自欧洲斯洛文尼亚的两位室外攀岩高手曾经登上布达拉峰的顶峰,这是欧洲人成功登顶的最早记录。布达拉峰和金刚山之间的槽口也有很多人的攀岩记录,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因登山而双手手指致残的日本登山家也曾经在那个位置攀登了近500米。
这里是双桥沟看山最理想的地方,群山在这里聚会:向右看是猎人峰与圣母峰,两峰连绵,好像一个睡美人;向左看是金刚山、野人峰和金枪岩,往西看,一片雪山形如雄鹰展翅欲飞。在宽阔的高山草甸上屹立着一座白塔。游客朋友来到白塔前,可以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或者捡上一块石头、双手合十,顺时针绕白塔走三圈,默默许下自己的心愿。
阿妣山:
阿妣,在藏语中就是外婆的意思。阿妣山外形很像一位包着头帕的藏族老阿妈,面容慈祥,非常亲切,传说是四姑娘的外婆的化身。阿妣山海拔5033米,孕育了丰富的冰川,是双桥沟最集中的冰川地带。阿妣山旁边有一座非常陡峭的山峰,外形很像一支金枪的枪头,那里也是冰川相对集中的地带,对登山、攀冰爱好者极具诱惑力,在双桥沟红杉林观景点,可以看到这条冰川的尾端部分。国内外的登山资料、登山家都将那座山峰视同阿妣山。来自法国的登山队曾经成功的登上了那座山峰,中国国家登山队也将那里作为登山培训中雪地制动自救的基地。
犀牛望月:
这座山峰叫犀牛望月,它酷似犀牛,日夜对天仰望,并由此而得名。
红衫林:
双桥沟的最后一个观景点,这里的海拔3800米。大家请看,生长在我们周围的这种红杉树名叫四川红杉,是横断山系四川境内非常珍稀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此地特有的植物品种之一。红杉树历史悠久,几乎与第四纪冰川同时出现。它春抽嫩芽、夏冠绿荫、秋染金黄、冬披银装,四季常新,百看不厌,景观价值非常高,是四姑娘山双桥沟除沙棘树以外的另一种神树。这片红杉林绵延2公里,面积大约50多公顷,其中辅以紫果云衫、冷杉等长绿针叶物种和杜鹃、花楸、忍冬以及沙棘等高山灌木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四川红杉林植物群落。
由于这里的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树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环境清幽,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生活着各种珍稀鸟类,如红腹角雉、藏马鸡等。这里也是可以亲眼目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的地方。
从红杉林继续向前就能穿越到长坪沟。这条穿越线路难度很大,以前当地人在采药的时候会走这条路。
玉兔峰:
在红杉林以西的两座山峰之间有一块突出的岩石,很像一只竖着耳朵的兔子。据说那是四姑娘的宠物呢!
冰川:
那上面就是因高海拔(4600米左右)而形成的现代冰川,俗称“万年雪”,是现代雪线的标志。冰川表面的断带冰壁,颜色呈灰白色,真正的冰川是白色的。为什么这里的冰川是灰白色的呢?那是因为这里的冰川掺杂了周围岩石的碎砾与尘土。它的厚度约5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整个冰川的很小一部分。
结束语:
双桥沟仅仅是四姑娘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四姑娘山景区的另外两条沟—长坪沟、海子沟还会带给你另一番神奇的体验。长坪沟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关于四姑娘山的神奇的传说和嘉绒藏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风情。海子沟则以星罗棋布的十多个海子见长,景区地势空旷平坦,有大面积的原生草甸,更是你观光、探险、攀岩的理想去处。
20_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七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部电影《金刚川》。电影8月筹备,10月上映,在所有人都对影片质量心存怀疑的
推荐阅读:
2024年金刚川观后感通用(8篇)
有关奋斗成就梦想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8篇)
最新《同心共筑中国梦》观后感怎么写
关于交通安全教育中小学观后感(八篇)
相关文章: